键摄基础1:为什么要正确曝光/ADC精度和量化噪声

我在前面一个文稿和视频中提过,ISO的本质是对像素读出的电压进行增益,让他调整到合适的范围,最大程度的利用ADC的动态范围。

所以,拍摄照片需要正确的曝光,使用更低的ISO可以记录更大的明暗光比范围,但是暗部占的ADC范围小,精度低,量化噪声也更多,简而言之就是暗部黑成一片也拉不回来细节。使用更高的ISO会使得ADC记录的范围集中在暗部,暗部可以占用更大的ADC范围,但是高光的部分就可能超过ADC范围,使得完全过曝失去细节。

很明显的是,在这里,ADC的精度很大的程度也决定了动态范围。

ADC的精度使用比特数描述,比特数决定了ADC可以记录的值大小。从0到2的比特数次方-1。8比特记录0-255明度值,10比特记录0-1023,以此类推。

可以看到,每当ADC比特数增加一位,范围就增加一倍,精度也就增加一倍。

量化噪声是在对模拟信号量化过程中,数字信号不可能无限细分提高精度,所以数字信号一定和实际电压中具有误差。这种误差就构成的量化噪声,这种噪声随着ADC精度提高而降低。

我们也可以衍生出来,当你给一个照片过曝,大家都知道高光部分就只会是死白。而当你让相机欠曝,其中暗部占用的ADC范围就会随着欠曝档数降低:

可以认为,每减曝一档,实际使用的ADC范围就损失1bit,于是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,近似的模拟出一个拥有更低ADC精度的图像。

我在这里,对同样一个场景,相同快门速度和光圈(保持感光量相同),通过调整ISO增益欠曝,实际模拟一个ADC精度更低的传感器。对图像进行取样测量信噪比(SNR)

测量结果如下:

可以看到,随着ADC精度降低,体现了明显的信噪比损失。

ADC精度限制了图像暗部的信噪比,如果存在一个无限精度的ADC,拍摄的动态范围就会取决于场景的光强度/快门速度和传感器本身的噪声,与ISO无关,也就是最终达成ISOLESS的目标。如今,相机的14bitADC已经可以达到较好的水平,可以看到,在欠曝1-2档的范围中,也可以在后期拉回而不会有太明显的画质损失。

xian333c

tech nerd,Vup

您可能还喜欢...

15 条回复

  1. Luo yuan说道:

    我看不懂的文章增多了(゜ロ゜)

  2. erotik izle说道:

    I am sure this article has touched all the internet users, its really really fastidious post on building up new weblog. Corina Gearalt Amand

  3. erotik说道:

    Phasellus ornare auctor metus a convallis. Etiam non sapien faucibus sodales ex ac pellentesque ex. Margaret Lauren Trina

  4. porno说道:

    Hello, I would like to subscribe for this blog to obtain latest updates, so where can i do it please help out. Hilde Abraham Conah

  5. erotik说道:

    If you want to use the photo it would also be good to check with the artist beforehand in case it is subject to copyright. Best wishes. Aaren Reggis Sela

    • xian333c说道:

      Thanks guys. I didn’t throught there are english users like u guys read my blog.
      Copyright is a big issue,I will pay attention about it.
      If u guys really like posts about photography,I may post more about it.

  6. erotik说道:

    Great article! We are linking to this particularly great content on our website. Keep up the good writing. Rafaelita Thorpe Fabi

  7. Haswell说道:

    我一直有个疑惑,两种处理方式哪个画质相对更好,一种使用原生iso记录,后期拉曝光实现增亮,第二种机内拉高iso后期不用增亮。两者在ADC进去dsp处理前都是一样的,但是adc是16bit,最终的raw是14bit,如果机内dsp按照16bit处理再写到14bit的raw,感觉比用14bit的raw拉曝光画质更高。不过也没有16bit cmos测试。。。常见的cmos都是14bit读出14bit raw,测试两者画质差别不明显,反倒是高iso亮部容易过曝

    • xian333c说道:

      我文稿里面其实写了。更低的ISO意味着能够记录的明暗比更大(光比),但是暗部的精度损失,信噪比损失。这个损失的程度取决于欠曝的幅度(精度的损失幅度),小幅度(2EV)的欠曝对于暗部的损失不明显,那自然需要更好保留高光就可以选择欠曝。
      实际上这个问题和原生ISO关系不太大,本身就是取决于环境(需求)和精度的取舍问题。当然也可以用包围曝光这种方法,如果不去调节快门时间仅仅调节ISO的包围曝光,那也就等同于拥有一个精度更高的ADC,如果只是关注暗部的部分,包围曝光的等效增加的ADC精度等同于包围曝光的范围(EV)+ADC精度。

    • xian333c说道:

      啊这,另外一外一开始回复没有注意。
      实际上调整拍摄时的ISO就是对像素读出的电压进行增益。这个是文章前面就讲到的,具体更前面的ISO的文章也讲了原理。
      ISO调节是直接影响ADC读的电压的。所以不同ISO下数字化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,更何况是相机修饰过的RAW文件。
      而相机的原生ISO是指一个范围,指通过ISO控制AMP增益幅度,对模拟信号增益的范围。如果有一个最低非拓展ISO为100的相机,配合常规最大增益64倍的AMP,原生的ISO范围就是100-6400。除非是佳能低端机器,一级AMP只能进行低粒度的大致的调节,此时很多中间的ISO是通过对数字信号调整获得的。
      如果非要算一个特定的ISO最原生,那只有最低的非拓展ISO,此时的AMP增益幅度最低。最接近原始像点的读出电压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